永續趨勢文章

2024/10/01

從生態保護到企業利益:探索自然資本的風險與機會

  • 已複製到剪貼板

在現今全球環境面臨巨大挑戰的背景下,自然資本的概念逐漸進入企業管理的視野。WBCSD發表的《自然資本議定書》指出,自然資本定義為可再生(如植物)與不可再生(如礦物)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產生的價值。自然資本泛指地球上的所有自然資源,如森林、河流、土壤、大氣和海洋,以及這些資源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如水循環、碳存儲和生物多樣性。這些自然資本與其生態系統服務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基礎,也是經濟活動的主要來源。

自然資本與近期非常熱門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定義上有所不同。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所有物種多樣性,包含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等三個層次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涉及同一物種內不同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使物種能夠適應環境變化並抵抗疾病;物種多樣性係指某一區域內物種的數量和種類的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則是涵蓋不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如森林、草原、濕地和海洋等。簡而言之,生物多樣性是構成自然資本的一部分。

在人為過度開發的情況下,自然資本正面臨嚴重威脅,直接威脅如人為使用變化、資源過度開採、外來種入侵,而間接威脅如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舉例來說,人口成長造成都市化,大量興建基礎設施建設與林地變更為農耕地,造成自然棲息地被破壞或分割,被迫遷移以爭取生存機會;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事件頻傳,物種難以適應新的氣候條件,增加滅絕風險;工業排放、農藥使用和塑膠廢棄物污染等對生態系統和生物健康亦構成嚴重威脅。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科學政策平台(IPBES)的報告指出,地球上大約有100萬物種正面臨滅絕風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監測物種數量下降60%。

全球為保護自然資本並減緩全球氣候變遷衝擊,聯合國締約國簽署《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協定》,以減少對生物多樣性威脅、永續利用、行動方案與平權等四大面向,推動23項行動目標,如2030年前降低生物豐富區損失趨近零、保護與復育30%陸地或30%水域等區域(30x30)、降低環境污染達無害水準、恢復與保育頻危物種、減少與移除外來種入侵、利用自然為本與生態復育改善環境變化與酸化影響、取消對生物多樣性有害補貼政策、採取法律等方式鼓勵企業與消費者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等行動。

國際間主要的永續機構,如PRI、TNFD、WBCSD、WRI等,也響應《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協定》的目標,自願發起《自然正成長倡議》(Nature Positive Initiative),以2020年為基期,承諾2030年前停止和扭轉生物多樣性損失的情況,到2050年完全恢復。

企業在這一背景下面臨多重挑戰。首先,自然資本的耗竭將導致原料成本增加和面臨供應斷鏈的情況。其次,越來越嚴格的自然或生態法規要求企業採取更加永續的營運方式,將增加企業合規成本。此外,企業若被認為是環境或生態破壞的主要造成者,將面臨企業聲譽風險,降低消費者好感度。

然而,自然資本與企業營運息息相關,企業的營運活動會對自然資本產生影響,例如工廠營運排放廢水,影響當地水源或地下水。這些水資源或地下水又可能是該企業的生產投入,構成企業對自然資本依賴性。由於企業營運與自然資本之間存在影響性與依賴性兩者緊密關聯,使得自然資本議題相較於氣候變遷衍生的碳議題變得更加棘手,也讓企業更加難以著手避免與減少自身對自然資本的衝擊,更加無法恢復或補償當地的自然資本存量。

自然資本也為企業帶來創新機會,尤其是人工智慧(AI),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展現出巨大潛在商機。AI技術不僅可以提升與優化企業在自然資本的管理能力,亦能產生創新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日趨嚴重的自然資本危機。

根據Nature4Climate統計,2022年與自然為本技術相關的VC投資,有162件,投資金額為15.6億美元,其中以農業領域獲得金額最高,約9.85億美元,其次是環境監控、區塊鏈等輔助技術3.55億美元、海洋領域0.68億美元、水資源領域0.48億美元、生物多樣性領域0.67億美元、森林領域0.37億美元。

AI可運用於自然資本領域的黃金場景,例如機器學習算法可分析地理資訊系統數據,追踪棲息地變化和物種分布,即時發現生態系統異常情況,進而排除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因素;透過模擬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生態系統變化,擬定更有效且適地化的保護措施,優化物種生存環境;區塊鏈技術可提高自然資本供應鏈的透明度和追溯性,避免與降低濫捕或濫伐發生,降低對生態系統的壓力。

華碩承諾推行生態復育計劃與環境教育等相關行動降低環境衝擊,具體承諾如2050年達成淨零毀林(Zero net deforestation)、自然與生物多樣性無淨損失(No Net Loss)與淨正向影響(Net Positive Impact)目標。華碩參考TNFD架構,2024年7月發布《自然影響力評估報告》,接軌國際趨勢。

華碩自然資本影響評估架構建立在價值鏈內的管理作為與價值鏈外的增匯作為。價值鏈內的管理作為涵蓋自然資本折耗與環境品質質損,而評估基礎乃是建立在過去所發布環境損益評估(EP&L)之上,並納入華碩對衝突礦產與供應商對生態影響的管理作為,目的是降低華碩營運據點與供應商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影響,並對標華碩2025年永續目標中的責任製造,訂定年度管理指標與目標,進行績效管理。

價值鏈外的碳匯作為是指透過恢復與優化全球固碳功能,增加生態系統碳吸附量,以負碳方式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華碩、觀樹教育基金會響應農業部自然碳匯專案,加入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實際參與大雪山中海拔穿山甲棲地改善及維護計畫,成為首批媒合成功企業之一。施崇棠董事長應農業部邀請9月2日平台啟動活動,公開宣示華碩自然資本策略地圖與目標,以具體行動支持自然資本議題。

自然資本對企業管理有多方面的意涵。首先,自然資本匱乏與喪失帶來的風險是企業需要嚴肅面對的重要挑戰。企業應識別和評估自然資本喪失對企業營運的衝擊,擬定因應策略,確保供應鏈穩定性。同時透過多元供應鏈、採用可回收資源來降低資源枯竭風險,減少對自然資本依賴。其次,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在自然資本的投入可提升品牌形象,增加消費者好感度,願意購買生態友善品牌的產品,有助提升企業營收。此外,自然資本保護可激發企業的創新潛力,利用數位技術和AI的應用工具,降低環境足跡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永續產品和服務,為企業提供創新機會和厚植競爭優勢。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永續趨勢文章 2025/01/10

全球氣候治理新局:COP29決議分析與商業意涵

氣候變遷已不再是遙遠的威脅,而是人類當前面臨的最緊迫挑戰。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最新發布的《Adaptation Gap Report》指出,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上升接近1.5°C,超越2023年的歷史紀錄,若不立即採取更積極的減碳行動,本世紀末升溫幅度預計將達到2.6-3.1°C。這樣的升溫速度正在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與強度,從熱浪、乾旱到洪水,對全...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12/02

自然環境管理與企業韌性:企業利用TNFD框架強化價值鏈管理

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訂定《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而此決議對全球環境保護及生物復育提出自然正向(Nature Positive)目標,推動各界開始關注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環境議題。《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提出,不僅促使政府頒布積極管理的政策,也引導資本市場及企業重新思考生物多樣性對其營運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 企業面臨的自然風險與機會端視產業類...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11/04

數位 X 淨零雙軸轉型:華碩碳數據管理平台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嚴重程度加劇,各國政府欲加大對碳排放的管控,紛紛推動碳定價機制,不論是排放交易體系還是碳稅政策,目的都是將企業的碳排放行為量化為受管制的經濟成本。 碳定價機制的目的是透過經濟手段來限制碳排放,以價制量,將碳流與金流緊密連結,隨著全球碳市場逐漸成熟,碳被定價與貨幣化趨勢下,使得碳排放的管理成為企業經營中不可忽視的課題,碳排放不再僅是環保議題,而是直接影響企業財務表現的重要經...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08/29

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TCFD在商業決策中的角色

全球對永續發展和氣候變遷問題的關注不斷提升,企業、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逐漸意識到氣候議題對企業長期績效和財務穩定的重要性,傳統的財務報表無法充分揭露這些非財務因素對企業未來表現的影響,企業開始面臨來自市場對永續性財務狀況需求之壓力。以風險定價並主導資金流向的金融市場亦仰賴於企業準確且及時的資訊揭露。若缺乏準確的資訊,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可能會對資產進行錯誤定價或估值,最終導致資本錯配。 ...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08/20

企業永續報告:從多元到精準溝通

隨著全球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日益增加,企業編制永續報告已是國際趨勢。永續報告書是利害關係人了解一間企業永續管理行動的重要橋樑。透過永續報告書,企業可對外溝通ESG(環境、經濟、社會)管理績效,提升資訊透明度以及企業形象,建立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對於企業管理層面,亦可透過永續報告書識別永續議題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減少對營運的負面衝擊。同時編制永續報告書的過程,也有助於企業檢核永續績效,審視並...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06/25

碳權市場蓬勃發展,企業如何避免漂綠?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受到全球關注,碳政策日趨嚴格,碳權交易市場也蓬勃發展。企業為了因應碳定價時代,紛紛展開布局碳權策略。然而,隨著碳權市場供需大幅增加,也出現了一些漂綠爭議,引發各界對碳權的反思與討論。 碳權可分為合規碳權與自願碳權,主要差別在於合規碳權是為了降低與管理生產活動排碳對社會產生外部成本的產物,而自願碳權則是與合規碳權相反,是為了補償社會碳排的產物。由於管理意涵不同,在合...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