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趨勢文章

2025/07/04

以科學基礎減量推動華碩集團淨零轉型

  • 已複製到剪貼板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的《2024年全球氣候狀況》(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4)指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海平面高度、海洋熱含量等關鍵氣候變遷指標數值再創新高,而2024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溫度相較於工業革命前上升接近1.5°C,為175年來觀測到最高溫度,意味全球升溫惡化情況並未明顯改變。

為了加速企業達到淨零減碳,並確保企業的減排行動與全球氣候目標保持一致,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 UNGC)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等組織,於2015年共同發起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目的是協助企業設定符合氣候科學的減碳目標,確保企業減排路徑與《巴黎協定》1.5°C升溫限制目標一致。

SBTi減量路徑方法學與承諾企業

SBTi以IPCC評估的「全球碳預算」為總體框架,即控制升溫於1.5°C內可排放的剩餘總量,並結合整合評估模型聯盟(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ing Consortium, IAMC)和國際能源總署(IEA)提供的具體減排情境與路徑,將這些減碳目標轉化為企業層級可執行、可驗證的減碳方法學。此方法論的優勢在於可同時考慮人口成長、技術進步、經濟發展等社會經濟因素對未來排放趨勢和減排能力的影響,並確保企業減碳目標與全球氣候目標保持一致。

SBTi依產業特性設定減量路徑,將技術相同之產業如鋼鐵、水泥、農業,依據IEA的產業路徑訂定強度減量目標(即產業基礎減量法Sectoral Decarbonization Approach);一般產業則依據IPCC與IEA淨零情境,訂定絕對減量目標(即絕對減量法Absolute Contraction Approach)。

SBTi提供明確的標準、工具與指引,使各類企業均得以設定具體、可衡量且具透明度的減量目標,且該減碳目標亦與2050年前限制全球平均升溫1.5℃ 標準一致。

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0,828間企業承諾設定SBT,其中8,136間企業之SBT已通過驗證,1,857間企業承諾2050年淨零。

華碩通過SBTi Net Zero目標驗證,並以淨零三階段策略邁向淨零

華碩基於最新合併財務報表所涵蓋母子公司邊界,2023年華碩通過科學基礎減碳近程目標審查,承諾在2030年減少50%的Scope 1和Scope 2碳排量,以及減少30%的Scope 3「採購商品與服務」與「售出產品之使用」碳排量。2025年進一步通過更具雄心的SBTi Net Zero淨零目標審查,承諾到2050年減少90%的Scope 1和Scope 2碳排量,以及減少90%的Scope 3碳排量。

在確立減量路徑後,華碩已透過「提高能源效率」、「擴大再生能源使用」、「投資創新技術移除剩餘排放量」三階段策略,逐步推動整個價值鏈邁向淨零。此外,驅動永續與數據雙軸轉型,建立華碩碳數據管理平台,監控管理營運據點、子公司與供應商減量績效。

  • 提高能源效率
    1. 低碳產品:採用環境友善材料、提升產品能源效率。
    2. 供應鏈減碳協輔計畫:進行供應鏈分級管理機制、設定關鍵供應商減碳目標。
  • 擴大再生能源使用(RE100路徑)
    1. 營運總部能效提升與再生能源轉供:導入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節能改善計畫、轉供再生能源。
    2. 海外據點能源轉型與採購再生能源憑證: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簽署低碳電力方案、採購再生能源憑證。
  • 投資創新減碳技術:關注創新減碳科技發展,包含碳捕捉與封存、氫能等潔淨科技之投資可行性評估。

SBTi推出企業淨零標準新版,擴大企業減碳義務與提升透明度

自2021年發布SBTi的首版《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後,全球企業朝向以科學基礎減量靠攏,但隨著審核案例累積,一些結構性漏洞也逐漸浮出。例如少數企業利用組織邊界的排除彈性,策略性地將自身營運主要且減量困難的排放源排除,如水泥業的高爐、窯爐等高碳排密度且難以減量的設備,透過排除項遭排除;或是以Scope2的減量策略(例如採購再生能源電力)來掩蓋未真正投入在Scope1減量。為了防堵這類缺口,2025年SBTi公布《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 v2.0》草案,把「優先減量、輔助移除」寫成定量規則,並提出更嚴格的驗證要求。

SBTi在v2.0草案中,進一步強化目標設定,要求企業在近程目標後至長程目標之間,應以5年期程驗證審視目標進度,若未達標須提交原因與解決方案。在目標期結束的12個月內,企業應設定下一個5年週期目標的續期驗證。而在盤查/目標設定,不得排除Scope1和Scope2任何排放源,並且應「單獨設定Scope1減量目標,以及剩餘碳排量的移除量目標」、「設定Scope2市場基準與所在地基準的減量目標」,更專注於企業自身營運的減量上。而在Scope3,要求「在超過顯著類別與排放密集活動門檻時,應設定單獨的減量目標」,避免企業僅專注在最大的排放源減量而忽略次要的排放活動。

華碩結合自身核心能力,逐步推進SBTi新版要求

華碩持續監控《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 v2.0》草案最新要求,動態調整碳移除布局,並積極挹注減碳創新技術及相關碳移除合作廠商,打造穩健且具前瞻性的淨零投資組合。另外,華碩除了持續自身營運與價值鏈減排之外,也積極為全球升溫做出價值鏈外的減量貢獻,同時為2050年仍無法消除的剩餘碳排量預先布局高品質碳權。

華碩參考SBTi所提出的BVCM(Beyond Value Chain Mitigation)指引建議,評估價值鏈外減碳專案,並投資或採購的碳信用專案須符合華碩內部碳信用準則,而這些準則是參考IPCC、牛津碳抵換原則、ICVCM、NGO組織等報告與避免漂綠風險而訂定。

華碩致力實踐淨零承諾,以永續與數據為核心推動雙軸轉型。依循科學基礎減量方法,從產品設計到營運管理全面納入減碳思維,並攜手子公司和供應商共建低碳價值鏈。在實施策略上,華碩結合自身核心能力,積極探索產品與能源創新技術,同時整合外部資源,以數據驅動決策優化整體營運效能。華碩將透過有效的碳管理,不僅能降低氣候風險的財務衝擊,更將潛在碳成本轉化為競爭優勢,在降低營運風險的同時,創造產品市場定位的差異化價值。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永續趨勢文章 2025/06/02

以自然資本為本,導入 SBTN 行動架構深化環境管理

根據WEF《2024 全球風險報告》,自然資源短缺、汙染以及地球系統變化等自然資本相關風險已躍升為未來十年的前十大風險,這意味自然資本衝擊不再只是企業經營的外部性問題,而可能進一步影響企業財務表現與營運穩定性的關鍵因素。 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 科學基礎目標網絡成立於2019年,由包括 CDP、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國...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5/03/10

《全球塑膠公約》—從線性經濟邁向循環經濟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的資訊,全球每年生產約4億噸塑膠,其中約三分之一未被有效管理,遭到隨意棄置成為垃圾。其中更有超過1100萬噸的塑膠廢棄物流入海洋,對海洋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 為了喚醒國際對塑膠污染的重視與義務,2018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結束塑膠污染」,全球開始大量關注減少海洋垃圾、保護海洋生態...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5/02/10

數位產品護照—開創品牌客戶共贏時代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的重大挑戰下,減低商品的環境足跡、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並促進產品與物料循環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直接反應在永續議題下的要求可以從消費者以及企業對所採購的商品透明度不斷提高的要求上看出整體趨勢,例如消費者以及企業在採購商品時,已經不再只考量價格或商品的功能,商品所延伸造成的環境足跡、資源效率與循環率已成為採購的重要考量指標之一。 為提升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數...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5/01/10

全球氣候治理新局:COP29決議分析與商業意涵

氣候變遷已不再是遙遠的威脅,而是人類當前面臨的最緊迫挑戰。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最新發布的《Adaptation Gap Report》指出,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上升接近1.5°C,超越2023年的歷史紀錄,若不立即採取更積極的減碳行動,本世紀末升溫幅度預計將達到2.6-3.1°C。這樣的升溫速度正在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與強度,從熱浪、乾旱到洪水,對全...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12/02

自然環境管理與企業韌性:企業利用TNFD框架強化價值鏈管理

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訂定《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而此決議對全球環境保護及生物復育提出自然正向(Nature Positive)目標,推動各界開始關注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環境議題。《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提出,不僅促使政府頒布積極管理的政策,也引導資本市場及企業重新思考生物多樣性對其營運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 企業面臨的自然風險與機會端視產業類...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11/04

數位 X 淨零雙軸轉型:華碩碳數據管理平台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嚴重程度加劇,各國政府欲加大對碳排放的管控,紛紛推動碳定價機制,不論是排放交易體系還是碳稅政策,目的都是將企業的碳排放行為量化為受管制的經濟成本。 碳定價機制的目的是透過經濟手段來限制碳排放,以價制量,將碳流與金流緊密連結,隨著全球碳市場逐漸成熟,碳被定價與貨幣化趨勢下,使得碳排放的管理成為企業經營中不可忽視的課題,碳排放不再僅是環保議題,而是直接影響企業財務表現的重要經...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