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趨勢文章

2025/01/10

全球氣候治理新局:COP29決議分析與商業意涵

  • 已複製到剪貼板

氣候變遷已不再是遙遠的威脅,而是人類當前面臨的最緊迫挑戰。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最新發布的《Adaptation Gap Report》指出,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上升接近1.5°C,超越2023年的歷史紀錄,若不立即採取更積極的減碳行動,本世紀末升溫幅度預計將達到2.6-3.1°C。這樣的升溫速度正在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與強度,從熱浪、乾旱到洪水,對全球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系統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

極端天氣事件除了威脅人類生命安全,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McKinsey的分析指出,氣候變遷造成的實體風險正在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從農業生產到基礎建設,各個產業都面臨嚴峻考驗。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由於基礎建設脆弱、調適能力不足,往往承受最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UNEP估計,開發中國家在未來十年間的氣候調適資金需求將高達每年2,150億至3,870億美元,隨著氣候變遷壓力加大,這個數字將持續攀升。

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核心平台。自1995年首次舉行以來,COP已發展成為各國政府、國際組織、NGO和企業部門共同商討氣候政策的重要場所。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明確規定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2015年COP21達成的《巴黎協定》更是重要里程碑,首次確立將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C的目標,各國承擔起共同且有區別的減碳義務。

COP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提供全球對話平台,更在於推動具體國際行動機制的建立。這些機制包括氣候資金機制、碳市場機制、技術轉移機制以及全球盤點機制等,為全球氣候行動提供制度性支持,協助各國強化其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

2024年召開的第29屆締約方會議(COP29)在多項議題上取得重要進展。其中,氣候資金的討論最受各界關注。由於開發中國家實際因應氣候變遷的資金需求遠超預期,而已開發國家承諾在2020-2025年間每年提供的1,000億美元支援不僅明顯不足,且未能及時到位,已對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影響。

經過密集談判,COP29達成重要突破:已開發國家承諾到2035年時每年提供至少3,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同時所有締約國同意將公共和私人資金總規模擴大到至少1.3兆美元。儘管這個目標低於部分國家的期待,但標誌著國際社會在氣候資金議題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在《巴黎協定》第六條碳市場機制方面也取得突破性進展。COP29確立了減碳淨效益計算方法、碳權定義與衡量標準等重要框架。值得注意的是,大會要求針對植樹造林等自然解決方案制定具體管理規則,將有助於提升碳信用專案的品質與可信度。儘管部分執行細節仍需完善,但宣告全球碳市場框架已正式確立。

減量與調適議題上,COP29延續COP28通過的《全球調適目標框架》,啟動為期2年的全球調適工作計畫。該計畫預期在2030年前建立涵蓋水資源、糧食安全、生態系統等七大領域的完整指標體系。然而,各方對調適機制仍存在分歧:歐盟等已開發國家傾向採用彈性指標,而非洲聯盟等開發中國家則主張建立更明確的追蹤機制,這些歧見有待後續談判努力取得共識。

COP29首次將數位轉型納入正式議程,凸顯科技創新在氣候行動中的關鍵地位。大會特別將11月16日訂為數位日,並發布《綠色數位行動宣言》,獲得包括國際組織、Google、IEEE、ISO、Nokia、SAP在內逾千成員的支持。各方承諾加強ICT產業減碳,加速推動數位科技在氣候監測、能源優化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標誌著數位轉型與永續轉型已進入深度融合階段。

COP29的決議為企業帶來三個面向的重要啟示。首先,在環境資訊透明度方面,新的氣候資金框架與碳市場規則要求企業建立更完善的環境數據管理系統。企業需要全面掌握其碳排放、能源使用及水資源消耗等環境指標,特別是跨國企業更需要因應不同市場的監管要求,確保資訊揭露的一致性與可比性。

其次,在供應鏈韌性方面,極端氣候事件的增加要求企業重新審視其供應鏈風險管理策略。這包括評估供應商的氣候風險、發展多元化供應來源等。企業同時需要協助供應商提升氣候調適能力,透過技術支援、能力建設甚至融資協助,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網絡。

第三,潔淨技術投資機會顯著增加。隨著氣候資金規模擴大,企業應及早評估和布局氫能、碳捕捉與封存、儲能等新興技術。這不僅有助於降低營運的環境足跡,更能在新興市場中搶得先機。數位技術的創新應用,從智慧電網到能源管理系統,都可能成為企業的重要競爭優勢。

華碩在永續發展領域展現全方位的策略布局與具體成果。2024年9月2日,施崇棠董事長在林業保育署舉辦的「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成果發表會上指出,華碩以「價值鏈內管理」與「價值鏈外行動」兩大主軸,構建完整的自然資本策略地圖。

在價值鏈內部管理方面,華碩關注企業營運活動與供應鏈對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深入評估主要產品在環境與水資源污染等面向的影響,藉此了解製造過程的環境足跡,並制定相應的減量策略。這些評估結果與減量進度都定期透過自然影響力報告書對外揭露。

在降低供應鏈環境影響與強化韌性上,2023年華碩達成多項重要目標:完成所有關鍵供應商的人權與勞工實務稽核,自2013年起累計惠及44萬人次供應商員工;在能源與碳管理認證方面,40%的關鍵供應商和製造夥伴取得ISO14064認證,80%的製造夥伴獲得ISO50001認證,成功降低關鍵供應商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26%。更積極推動供應商使用再生能源,預計2024年採購金額累積前50%的關鍵供應商將達到40%再生能源電力使用比率。為確保營運穩定性,華碩建立完整的衝突礦產管理機制,確保鉭、錫、金、鎢等原物料100%來自合格冶煉廠,有效降低供應鏈中的社會與環境風險。

在產品創新方面,不僅推出使用回收材料的碳中和筆記型電腦,Zenbook S 13 OLED (UX5304M),亦重視產品循環度,如ROG Strix G18在法國維修指數評比中獲得8.6分的優異成績。相關產品包材更採用90%回收紙漿和FSC™ 永續森林認證紙材,展現對降低環境影響的堅定承諾。

因應消費者對永續產品的重視,華碩開發數位產品護照系統,如筆電型號B3605CCA即配備專屬的數位產品護照,提供產品資訊、維修支援、產品永續度及認證等完整資訊。消費者只需在選購商品時掃描產品上的QR碼,即可獲取產品的永續資訊,作為購買決策的重要參考。

COP29的成果彰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遷的決心,但距離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仍有相當距離。企業氣候治理面臨三大核心挑戰:如何確保企業落實承諾並強化執行力、如何加速技術創新以降低化石燃料依賴,以及如何確保轉型過程的公平性,避免加劇社會不平等。

作為經濟活動的核心主體,企業在全球淨零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唯有那些能夠及早鑑別風險、把握機會並持續推動創新的企業,將永續發展深度融入企業策略,才能在低碳經濟時代中保持長期競爭優勢,更能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永續趨勢文章 2024/12/02

自然環境管理與企業韌性:企業利用TNFD框架強化價值鏈管理

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訂定《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而此決議對全球環境保護及生物復育提出自然正向(Nature Positive)目標,推動各界開始關注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環境議題。《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提出,不僅促使政府頒布積極管理的政策,也引導資本市場及企業重新思考生物多樣性對其營運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 企業面臨的自然風險與機會端視產業類...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11/04

數位 X 淨零雙軸轉型:華碩碳數據管理平台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嚴重程度加劇,各國政府欲加大對碳排放的管控,紛紛推動碳定價機制,不論是排放交易體系還是碳稅政策,目的都是將企業的碳排放行為量化為受管制的經濟成本。 碳定價機制的目的是透過經濟手段來限制碳排放,以價制量,將碳流與金流緊密連結,隨著全球碳市場逐漸成熟,碳被定價與貨幣化趨勢下,使得碳排放的管理成為企業經營中不可忽視的課題,碳排放不再僅是環保議題,而是直接影響企業財務表現的重要經...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10/01

從生態保護到企業利益:探索自然資本的風險與機會

在現今全球環境面臨巨大挑戰的背景下,自然資本的概念逐漸進入企業管理的視野。WBCSD發表的《自然資本議定書》指出,自然資本定義為可再生(如植物)與不可再生(如礦物)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產生的價值。自然資本泛指地球上的所有自然資源,如森林、河流、土壤、大氣和海洋,以及這些資源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如水循環、碳存儲和生物多樣性。這些自然資本與其生態系統服務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基礎,也是經濟活動的主要來源。...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08/29

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TCFD在商業決策中的角色

全球對永續發展和氣候變遷問題的關注不斷提升,企業、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逐漸意識到氣候議題對企業長期績效和財務穩定的重要性,傳統的財務報表無法充分揭露這些非財務因素對企業未來表現的影響,企業開始面臨來自市場對永續性財務狀況需求之壓力。以風險定價並主導資金流向的金融市場亦仰賴於企業準確且及時的資訊揭露。若缺乏準確的資訊,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可能會對資產進行錯誤定價或估值,最終導致資本錯配。 ...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08/20

企業永續報告:從多元到精準溝通

隨著全球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日益增加,企業編制永續報告已是國際趨勢。永續報告書是利害關係人了解一間企業永續管理行動的重要橋樑。透過永續報告書,企業可對外溝通ESG(環境、經濟、社會)管理績效,提升資訊透明度以及企業形象,建立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對於企業管理層面,亦可透過永續報告書識別永續議題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減少對營運的負面衝擊。同時編制永續報告書的過程,也有助於企業檢核永續績效,審視並... 了解更多
永續趨勢文章 2024/06/25

碳權市場蓬勃發展,企業如何避免漂綠?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受到全球關注,碳政策日趨嚴格,碳權交易市場也蓬勃發展。企業為了因應碳定價時代,紛紛展開布局碳權策略。然而,隨著碳權市場供需大幅增加,也出現了一些漂綠爭議,引發各界對碳權的反思與討論。 碳權可分為合規碳權與自願碳權,主要差別在於合規碳權是為了降低與管理生產活動排碳對社會產生外部成本的產物,而自願碳權則是與合規碳權相反,是為了補償社會碳排的產物。由於管理意涵不同,在合...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