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TCFD在商業決策中的角色 | 最新消息 | 華碩永續網站, 華碩永續目標
永續趨勢文章
2024/08/29
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TCFD在商業決策中的角色
-
已複製到剪貼板
全球對永續發展和氣候變遷問題的關注不斷提升,企業、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逐漸意識到氣候議題對企業長期績效和財務穩定的重要性,傳統的財務報表無法充分揭露這些非財務因素對企業未來表現的影響,企業開始面臨來自市場對永續性財務狀況需求之壓力。以風險定價並主導資金流向的金融市場亦仰賴於企業準確且及時的資訊揭露。若缺乏準確的資訊,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可能會對資產進行錯誤定價或估值,最終導致資本錯配。
隨著氣候變遷衍生風險被納入金融市場的風險評估中,暴露於高氣候風險的企業,市場會提高這些企業的風險貼水,反映其未來現金流的不確定性和潛在損失,使其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例如一家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公司,若在轉型過程中無法及時適應政策和市場變化,其股票和債券的市場價格可能會下降。
為了調適與揭露上述屬非傳統財務因素的風險,許多企業已經採取行動,透過鑑別與評估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對其業務之影響,而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框架可以協助企業對市場或投資人溝通,進而獲得投資者信任和融資的重要途徑。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由國際組織-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於2015年成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並於2017年正式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目的是透過此框架,建議企業藉由四大核心要素: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達到有效管理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與機會,並協助將風險與機會定價為財務資訊,使企業管理者更審慎的進行資本配置,以減緩或調適氣候變遷下的財務衝擊。
由於企業對氣候議題的因應已成為投資者日益關注的焦點,而多種報導架構相繼推出,協助企業如何揭露這些關鍵資訊。這些框架旨在幫助企業全面揭露其在ESG的表現,並為投資者提供更透明和可靠的資訊,以支持其決策。目前主要的報導架構包括TCFD、SASB(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和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這些架構的設計目的是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包括投資者、監管機構、員工、NGO組織…等。然而在眾多框架中,TCFD以預測和管理未來的氣候風險及其財務影響,為投資者提供更具評估未來價值的資訊,進而受各方企業所採用。
雖TCFD、SASB和GRI這三大報導框架均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關鍵的工具,幫助理解和永續性相關的管理作為,但GRI和SASB側重於反映企業過去的永續性績效,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歷史性數據,而TCFD則更具前瞻性,專注於預測和管理未來的氣候風險及其財務影響,為投資者提供更具評估未來價值的資訊。
然而,為建立全球對於氣候風險揭露標準之一致性,以及氣候風險產生的財務收益或損失對企業財務三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之影響,FSB要求IFRS基金會承接TCFD所有框架,接手對企業氣候相關揭露進展的監控。而後,IFRS基金會提出IFRS S1/S2框架,其中IFRS S2在設計上借鏡了TCFD框架,但進一步擬定更多風險細節的揭露原則。例如IFRS S2要求企業以跨行業指標,針對轉型與實體風險、機會的短、中、長期進行財務影響情境分析,並提出因應這些風險與機會的資本配置,以及如何連結至企業決策中,確保揭露的財務數字能準確地反映在報導期間的財務狀況、財務績效與現金流量。
2024年華碩所發布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TCFD),嫁接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之跨行業指標,評估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對華碩所造成的影響,為回應此永續風險與機會所帶來的衝擊,提出相對應的策略及措施,因應策略對華碩造成的財務影響評估細節。
華碩已將氣候行動納入營運持續管理委員會(BCM)的永續發展任務小組,並將氣候風險納入持續管理關鍵議題。BCM負責風險監控與風險預防管理,透過營運持續管理持續檢視,動態調整重大關注議題,針對氣候風險擬定因應策略與監控機制,有效整合內外部資源,使我們更有能力去預測、準備、應對、適應環境的持續變化,將其帶來的衝擊和中斷時間降至最低,結合營運實務展現組織韌性。
華碩認為,TCFD框架不僅是揭露工具,更是一個促進長期價值創造的策略工具。華碩依據TCFD的4大核心作為評估流程,以風險矩陣評估重大氣候事件,辨識風險事件的發生頻率與影響度,擇定高度影響的營運風險與機會來源,並透過情境分析評估氣候變遷下不同的溫升情境(如2°C或1.5°C的全球溫度增長)評估對華碩的財務潛在影響,並透過轉型把握風險減量或風險調適的機會,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華碩檢視自身營運與供應鏈之商業模式,並且依據TCFD指引鑑別出與營運與價值鏈上可能的氣候風險與機會,區分風險與機會的分類與發生期程,敘明該分類對華碩營運與供應商造成的影響,進而判斷對華碩財務影響的衝擊。華碩鑑別出氣候風險與機會,分別為:
- 轉型風險:碳有價化,如中國大陸碳稅、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法規要求揭露排放資訊、台灣營運據點受到再生能源用電義務相關規定納管、客戶行為改變(偏好節能產品、偏好環保標章產品)等風險。
- 實體風險:依照發生的時間點區分立即性與長期性,立即性風險包含極端氣候影響造成營運據點與供應商停工;長期性風險則為海平面上升與溫度上升。
- 氣候機會:因應氣候變遷相關議題,將為華碩帶來如推出低碳產品、提供碳中和服務等新興產品與服務。
華碩已採用最新的IFRS S2框架以外,在情境評估中考量不同的納管範疇與不同情境的價格,可產出多種的政策結果,我們以嚴格政策與最嚴格政策的財務衝擊結果呈現。下述說明華碩的氣候轉型風險之一「轉型風險-碳有價化(中國大陸碳稅)」為例。
華碩假定中國大陸承諾將於 2030 年前達到「碳達峰」(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峰值),並在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將於2030年時實施碳交易制度,並納管中國大陸境內排碳企業。依據2023年碳盤查數據,華碩主要碳排放來自於供應鏈與生產組裝,占總碳排放量70%,其中 90%以上供應商位於中國大陸,若一旦全面實施碳交易制度,華碩將面臨自購料漲價、組裝廠代購料漲價以及代工服務漲價之風險,使華碩產品生產成本上升,進而影響損益表。
華碩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出版的《全球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所定義的既定政策情境(STEPs, Stated Policies Scenario,已公布的政策內容)以及淨零情境(NZE, Net Zero Scenario,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之情境),並參考兩個情境下對中國大陸碳交易市場之碳價,進行風險情境模擬。根據模擬結果,中國大陸實施碳交易制度成本轉嫁比例約佔2023營業費用0.6%~3.8%的影響。
為降低中國大陸碳價對華碩財務產生壓力,依循SBTi倡議訂定符合1.5°C減碳路徑,驅動價值鏈減碳,採取行動包含:採購低碳材料、製程優化、設備能效提升、供應商環境績效稽核、建置碳數據管理平台等管理作為,而這些因應作為所需支出之成本也將會如實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如採購再生材料將會使損益表「營業成本」提高。經評估,華碩投入減碳相關作為之成本低於可能轉嫁之碳稅風險值。換言之,華碩推動低碳轉型將有助於避免承擔高碳價風險損失。
當前市場對企業的永續能力越來越重視,而TCFD框架(或IFRS S2)透過評估氣候變遷衍生風險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潛在影響,將可強化企業對氣候變遷風險的管理和機會的利用,並積極採取前瞻性的管理作為。這些作為不僅能降低風險,還能挖掘新的商業機會,同時有效傳達企業在風險管理上的優勢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從而提升企業獲取資金的能力,也促進企業在氣候變遷下的永續發展。
相關文章